向春华,老挝名Vanthong,2008年7月加入云南农垦云橡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云垦云橡公司”),现为云垦云橡公司南塔片区总负责人,历经橡胶树开垦定植、中幼林抚育管理、割胶管理各个环节。他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见证者,也是深化中老友谊的实践者。“先有大家,才有小家”,这是云垦云橡公司向春华日常说得最多的一句“口头禅”。他庆幸加入一批志同道合的云南农垦“大家庭”而感到自豪,15年的坚守,只为农垦那片“绿”。因工作表现优异,多次被云垦云橡公司授予“优秀员工”“先进个人”“割胶能手”“最美云橡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初出茅庐,“替代种子”植根于心
2008年夏天,在漫山遍野罂粟花盛开的老挝北部莽莽大山里,刚刚进驻的云南农垦集团替代种植工作队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成员,他就是年仅21岁的向春华。刚刚大学毕业的他,正准备返回家乡谋生,却在学校门口不经意间看到云垦云橡公司在老挝的招聘公告,其中“禁毒截源,罂粟替代种植”的信息吸引了他的目光。当他想到在老挝北部的深山密林中,分布着大面积非法种植的罂粟,并衍生大量的制毒、贩毒、吸毒村寨,身边很多同龄人染上毒瘾丧失劳动能力。脑海中闪现出一幕幕“血淋淋”的画面让他犹豫了,是返乡谋生还是为响应时代的号召?
认真思索后,向春华匆匆告别师友,收拾好行囊,毫不犹豫搭上顺风车,长途奔袭中感受着沿途的秀丽风光,也感慨着老挝北部生活条件的艰辛和基础设施的落后,这也让他暗下决心要彻底改变“植烟区”的面貌。经过一天的长途颠簸,风尘仆仆赶到替代种植工作队驻地——老挝南塔省勐龙县帕地村,他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,正式成为替代种植工作队的首名老挝籍新成员。期间,向春华体会到团队协作精神,让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的“替代种子”深植于他的心中,逐渐成长为一个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、勇创新的多面能手。他全身心扑在替代种植、胶园管理、“本土化”人才队伍建设、中老友谊传承等工作上,以“恪尽职守、忠于企业”的责任意识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征程中践行“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”的农垦精神。
渐入佳境,“烟农改造”初见成效
走进即将开展罂粟替代种植的田间地头,看着满山满谷的罂粟花开得争奇斗艳。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,“植烟区”10多岁的孩子光着身子没有衣服穿,全家人挤在一间漏风漏雨的茅草棚里,面黄肌瘦,弱不禁风,村民世代以种植罂粟来维持生活,交通闭塞,是传统的罂粟种植区域。
如何劝导当地“烟农”改种橡胶树,作为老挝语口语翻译的向春华,主动担负起沟通协调这项艰巨的任务,他多次只身走进当地村寨,耐心说服“烟农”,动之以情,晓以利害,通过用真心对待,用真情感化,全体村民终于同意种植橡胶树。他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,开荒挖穴修梯田,手把手地教,为他们传授橡胶种植技术和方法。
在基地搭帐篷、住铁皮屋,在荒山上看守胶苗,受过高温酷暑、毒虫叮咬甚至瘟疫威胁。最艰苦的时期,基地缺水断电,一到晚上四处漆黑,毒蛇到处乱爬,半夜经常被脚底下的冰凉物体(野蛇)给惊醒。最难熬的日子还是老挝漫长的雨季,狂风骤雨常常掀翻帐篷、铁皮屋,淋湿了所有的被褥。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,向春华感慨道:“特别害怕雷雨天。只要一下雨,雨水就顺着茅草的缝隙往里渗漏,闪电把屋里照得透亮,我们只好卷起铺盖,在屋里摆上大大小小的桶和盆,有时候雨下得特别大,雨水会越漏越多,直到再也找不到桶和盆来接了,于是任由它滴到地上,滴出一个个水坑。看着从桶或盆里散落出来的水花,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,静静的坐等雨停。”
开垦环境的恶劣,生活条件的艰苦,都没能阻挡先遣队决心铲除罂粟、做好替代种植的步伐。初出茅庐的向春华,一开始对于橡胶种植毫无概念,但这并不成为阻挡他成长的绊脚石。他踏实肯干,勤思善问,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,就主动向其他同事请教。在大家耐心地指导下,他逐渐熟悉掌握了开垦、定植和幼苗抚管的相关知识,为日后胶园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。
磨杵成针,“能工巧匠”初露头角
2013年,理想的种子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消息通过管理人员传进入胶林的那一刻,便在向春华心里悄然种下。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坚守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青年担当,传承丝路精神。
2017年4月,向春华调到云垦云橡公司梭都示范基地,将梦想付诸于实践,谱写了他与橡胶传承的第一篇章。他边学边干、边干边悟,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和其他同事请教,在不断学习中思考体悟。为了率先掌握割胶技术,向春华在烈日炎炎的胶林里废寝忘食,从下刀、行刀、收刀;再从眼、手、身、脚四配合,每一个步骤、每一个细节,他都不记得练了多少遍。在向春华曾经练习割胶的地方,一堆堆、一簇簇厚薄均匀的近长方形切片见证了他比常人付出数倍的努力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向春华在割胶培训期间练了20多棵树桩,从一天割完一棵,到一上午割完一棵,他的右手上磨破了好几个水泡,手茧一层层变厚。他曾乐观地说,“手起泡,甚至流血,都是很正常的,手流血受伤,简单处理一下又可以接着练。”时任云垦云橡公司割胶总辅导何建春对这位爱徒赞不绝口,曾高度赞赏道,“向春华练就了一套稳、准、轻、快的割胶技术,做到割面平整光滑,割线均匀流畅,深浅适度。”按照割胶管理操作规程,要做到割胶深度“恰到好处”最佳状态,这需要极高的“天赋”,但经历半个月培训的他达到了。
为了让胶农快速掌握割胶技术,向春华主动到附近胶园进行割胶技术讲解和现场示范,并对新胶农全程跟进指导。每天凌晨4点他就到胶林开始辅导,在雾气弥漫的胶林里,每次都能看到他的那盏头灯在胶林闪烁,听到他的声音在黑夜里回响。正是他始终坚持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、精一行”的工作理念,梭都示范基地在此后3年的年终考核中均名列前茅,割胶技术平均分逐年上升,多次被云南农垦集团、云胶集团评为“先进单位”“优秀班组”等荣誉称号。
胶园筑梦,“多面能手”锋芒毕露
2020年6月,云垦云橡公司深入实施“人才强企”战略,向春华在竞聘岗位中脱颖而出,被选聘为中层管理人员,全面负责梭都示范基地管理工作。在割胶生产管理中,他结合老挝当地的实际情况,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传授给基地附近胶农,特别是在白粉病防治和割胶技术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,确保开割胶园连年按时“满开满割”。
每年年初,胶园附近老百姓毁林开荒,烧岜种植旱稻,此时正值老挝旱季,天干物燥,橡胶林地防火工作形势尤为严峻。他带头组建防火应急小分队,主动担负起宣传教育、值班站岗、监督巡查、清带灭火等急难险重的任务。在一次老挝人烧岜中,不小心把野火引到胶林边,危急关头,他身先士卒,带领老挝胶农赶赴火场,采取“一线推进”战术进行扑火,用责任和担当为当地胶农筑起一道坚实的“防火墙”。
2018年的雨季,在梭都基地蜿蜒曲折的道路上,山体发生多处塌方,道路损毁严重,电杆倒塌,山洪冲毁蓄水池防洪堤,通讯、供水、供电全部中断。抢修环境恶劣、抢修条件艰苦。他带领胶农用锄头、铁锹铲挖着黏稠的泥浆,大家全身湿透,汗水和雨水流在头上、脸上,模糊了双眼,浸湿了衫衣;泥泞的路面、黏稠的泥巴把工作服染成了迷彩服,沾满泥巴的双腿不知何时已疲惫不堪。仅用两天就抢通了进出道路,及时为150余名胶农送去生活必需品。
志同道合,“中老友谊”再续华章
云垦云橡公司南塔片区普旺基地地处偏僻,交通条件差,给胶农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,为了能吃上新鲜蔬菜,向春华利用工作之余带领大家在胶园周边开垦荒地种菜,让胶农吃到绿色健康的蔬菜,稳定了大家的心。为了能让胶农喝上洁净的饮用水,他带领青年胶农义务架通了自来水管,当看到水龙头里流出清澈的自来水时,大家十分激动地说,“以前还没通自来水的时候,我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打井水,没想到现在水管接到家里了,非常感谢云垦云橡公司!”
在日常生活上,向春华经常帮助其他同事。新来的老挝员工陶坎因离家远、工作上有畏难情绪,入职不到半个月就打起了退堂鼓,他发现后,主动到宿舍跟他耐心沟通,把自己的经历讲给陶坎听,并承诺一对一帮助他。他的真诚打动了陶坎,放下了思想包袱,努力跟着向春华学习胶园管理,自己快速成长了起来,不到两年就成为班组长,从一名“逃兵”变成了业务骨干。他经常激励身边的老挝籍职工认真做事,认真做人,与云垦云橡公司在老挝一起成长,为自己国家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。
随着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深入实施,尤其是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,他深受触动,立志努力学习中国文化,与老挝文化相融合,为新时代的中老合作贡献新的力量。闲暇之余,他抽时间为云橡梭都小学上中文课,在黑板上写出“老挝”“中国”“云南”等词语,带领胶农子女们认真地阅读。大多胶农子女没有出过远门,对老挝南塔省以外的城市很不熟悉,但提起中国,每个人都兴奋起来,大声说:“老挝和中国是好朋友,我们想去中国!”课后,向春华还教他们做中国菜,让胶农子女了解中国饮食文化,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美食的认可度,也加深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。
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持续发展和推动下,向春华凭借自己的认真与勤奋一路成长,将青春的热忱投入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时代浪潮中。他把心放在事业上,把事业放在心上,用实干和拼搏诠释着新时代的农垦精神,同橡胶的荣光与梦想续写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新篇章。(刘刚)
版权所有© 2017-2018 bao10086宝运莱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892号